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〇八年九月
铁路是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运能大、占地少、速度快、安全舒适、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和全天候等明显的技术经济比较优势,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5年4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铁道部签署《铁道部 山东省政府加快山东铁路建设会谈纪要》后,部省双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我省铁路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已建成投产,胶济客运专线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年底前将建成投产,京沪高速铁路、京九铁路和菏兖日铁路电气化工程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省铁路运输能力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省铁路建设步伐,2008年8月28日,部省双方又签订了《关于加快山东省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面对铁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部省双方将进一步加快合作步伐,全面实施路网规划项目,加快构建山东省“四纵四横”铁路骨架,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为贯彻落实部省会议纪要,确保实现我省铁路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本规划。
一、山东省铁路发展现状评价
(一)山东省铁路现状
近年来,在铁道部的大力支持和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铁路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路网规模、运输能力、路网质量等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截止2007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405公里,京九、京沪、烟大轮渡-蓝烟-胶新等国家干线铁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邯济-胶济、菏兖日铁路将我省沿海城市与我国内陆地区相连,沟通我国主要煤炭基地和青岛、烟台、日照等港口,形成了“三纵两横”路网主骨架。全省铁路复线率达44.8%,电气化铁路实现零的突破,胶济线和京沪、京九线最快列车运行速度分别达到200~250公里/小时和120~160公里/小时,运输生产管理和调度指挥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技术装备水平较大提高。
2007年,全省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4670万人、旅客周转量342亿人公里,分别占全社会客运量、客运周转量的2.8%和28.2%。完成货物发送量14444万吨、货物周转量1192亿吨公里,分别占全社会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7.4%和17.9%。铁路运输承担了全省70%以上的煤炭运输和青岛、日照、烟台三大港口40%以上的大宗物资货物集疏运任务,在中长距离旅客和大宗物资运输中起着骨干作用。
(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5年4月1日山东省与铁道部签订《铁道部 山东省政府加快山东铁路建设会谈纪要》后,我省铁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铁路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还不能有效满足全省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仍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营业里程总量不足。铁路在全省的覆盖面仍然较低,半岛北部和沿海地区还没有形成贯通通道,东部沿海地区铁路密度仍然较小,部分经济规模和运输需求较大的县市还未通铁路。全省每万人平均拥有铁路0.36公里,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每百平方公里拥有铁路仅2.2公里,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华东沿海地区处于落后状态。
2.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全省性的铁路骨架网络尚不完整,规模效应难以体现,铁路在中长距离和人口密集城市之间的旅客运输、大宗货物运输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繁忙干线还未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个别干线标准较低,支线数量相对不足,点线不协调、干支不配套的矛盾仍然突出,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的总体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铁路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还不够合理,还做不到“宜铁则铁、宜路则路、宜水则水”。
3.运输能力严重不足。我省京沪、京九、菏兖日、胶济等主要干线运输负荷较重,运量与运能的矛盾十分突出。京沪线能力全面紧张,大部分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均超过100%;胶济线通过能力利用率超过85%,部分区段接近100%。由于干线能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春运、暑运、“五一”、“十一”等客流集中时段,都必须采取“压货保客”等非正常措施,对货物运输造成很大影响。铁路运输能力紧张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制约,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以2007年为例,全省从外省调入煤炭13434万吨,铁路运力承运了70%左右;青岛港需疏港矿石6284万吨,铁路承运了2042万吨,不足30%;全省铁路货物运输请求车满足率只有35%左右。
4.铁路现代化程度不高。截止2007年底,全省只有京沪、胶济线实现了电气化,电气化程度较低,大部分铁路仍以内燃牵引为主;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还处于起步阶段,均未投入运营;线路运输能力、运输条件还不能适应集装箱班列、双层集装箱列车的开行需要,集装箱等快捷货物运输水平还比较低。
(三)面临的形势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发展。我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全省人均占有耕地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0%左右,2007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1.175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12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缺乏、环境压力大等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处理好交通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铁路运输是资源、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交通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铁路的能耗在交通运输总消耗中只占18%,而完成的换算周转量达到50%以上;公路和铁路完成相同单位的运输量,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1/5。因此,铁路不仅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促进和先导作用,而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十分显著,加快铁路建设既是进一步改善铁路基础设施状况、改变铁路运输长期紧张状况的迫切需要,也是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2.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发展。为促进我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十一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将以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鲁南经济带、海洋经济五大版块的建设步伐,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国土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和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各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将日趋紧密,省内和省际间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将日益频繁,我省与环渤海、长三角以及中西部能源基地等地区的合作交流也将更加广泛、深入。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和引领作用大、影响深、效果好,以四通八达的铁路为纽带,把我省“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有机联接起来,有利于打破区域分割,促进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动我省区域经济东西融合、南北展开、协调发展;以发达的省际铁路通道为依托,可以使我省更好地接受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的辐射和产业转移,增强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竞争力。因此,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迫切需要铁路加快发展。
3.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人畅其流货畅其行,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发展。近年来,我省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底高速公路已达4033公里,全省118个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了以省会济南为枢纽,贯通各市、连接周边省份的“五纵四横一环”的高速公路主框架。全省拥有沿海港口24个,生产性泊位32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0个,货物吞吐能力达3.13亿吨,200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75亿吨,形成了青岛、日照、烟台三个亿吨大港。民航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的铁路发展却相对缓慢,铁路运输市场逐年下降,境内主要通道运能长期紧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腿”。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紧张,致使许多适宜铁路运输的客货运量被迫向其它交通运输方式转移。“八五”期间铁路客运发送量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10%左右,“九五”期间客运发送量份额减少到6~7%左右,到了“十五”期间,铁路的客运量下滑到只有4.3%,2007年全省乘铁路出行的人均乘车率仅0.6,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由于铁路运能紧张、路网覆盖面低造成大量的矿石、煤炭不得不转向公路运输,给经济发展成本和环境、资源带来极大压力。因此,进一步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各展所长、协调发展,迫切需要铁路加快发展。
4.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运输需求,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发展。随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将快速发展,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料需求将持续增加,人民群众出行旅行将更加频密,都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能源运输迫切需要铁路提供大能力运输通道。据预测,2010年、2020年山东省煤炭需求量为31120万吨、47800万吨,考虑煤炭下水量、过境运输量和省际间交流,预计2010年和2020年山东省铁路承担煤炭运输总量将分别达到2.9亿吨和4.5亿吨。二是港口发展迫切需要铁路提供强有力的后方运输保障。我省将着力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到“十一五”期末将初步建成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以青岛港为干线港,烟台、日照港为支线港,龙口、威海港为喂给港的集装箱系统;由青岛、日照、烟台港组成的深水、专业化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由青岛、日照等港组成的深水、专业化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由日照、龙口、青岛等港组成的煤炭装船运输系统,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对以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集疏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社会总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铁路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持。预计2010年、2020年山东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将分别达到7000万人和20000万人,旅客周转量将分别达到480亿人公里和1200亿人公里,客运量及客运周转量年均递增10%;货运量将分别为2.6亿吨和5亿吨,货物周转量将分别达到1700亿吨公里和3000亿吨公里。与强大的运输需求相比,目前我省铁路无论从路网规模、路网结构、运输能力各个方面都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这个中心,抢抓发展机遇,加快铁路建设,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形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快捷高效、衔接顺畅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建设目标
自2008年至2015年,全省新建、改建铁路约3815公里,其中建设新线约2237公里(含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约1000公里);既有线复线、电气化改造约1578公里。2015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约5642公里,复线率达到57%,电气化率达到69%,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运输格局;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全省铁路旅客、货物发送量分别超过1亿人、3亿吨,均比2007年增加一倍以上,基本实现全省铁路现代化,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服务大局。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统筹考虑铁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适应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处理好近期与远期路网布局的关系。
2.坚持客货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货运与客运发展的关系,努力打造以能源重载运输系统、港口集疏运系统、货物快捷运输系统为主体的货物运输网和高速、快速旅客运输网。强化枢纽能力,实现点线协调,确保客货运输畅通、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发挥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
3.坚持科技兴路、可持续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技术设备,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积极打造绿色铁路、安全铁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深化改革、机制创新。积极推进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创新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健全完善多层次、高效率的协调管理机制,发挥好、利用好各个方面的优势,为加快铁路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铁路规划布局的基本思路
根据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需要,2008年至2015年铁路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1.适应全省能源运输需要,形成能力充分的以菏兖日、邯济、胶济、德龙烟、黄大、山西中南部铁路为主体的能源运输体系。
2.适应构建东北亚航运中心需要,形成以胶济、胶黄、菏兖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德龙烟、蓝烟铁路为主体的青岛、烟台、日照港等港口集疏运体系。
3.适应港口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形成以胶济、胶黄、蓝烟、菏兖日、京沪、京九铁路为主体的集装箱等快捷货物运输体系。
4.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以京沪高速铁路、胶济客运专线、青荣城际铁路为主体,京沪、京九、德龙烟铁路、黄岛-日照-连云港铁路等提速线路为补充的快速铁路客运体系。
5.适应省际间区域经济融合,形成以京沪、京九、菏兖日、德龙烟通道为主体的省际间客货运输通道,构成以“四纵四横”干线通道为主体、以其它支线为补充的省际间客货交流运输体系。
(二)规划路网布局方案
按照路网主骨架覆盖各地级市、各经济区内均有干线通道贯通、各经济区间均有干线通道相连、与相邻省均有大能力干线通道相接的思路,我省铁路网主骨架按“四纵四横”布局:
1.“四纵”通道
京九通道。由既有京九铁路构成。北起与河北省交界的临清市,南止于与河南省相连的曹县,连接聊城、菏泽两市,主要承担鲁西地区和省际间物资、人员交流任务,同时也是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南北向主要省际通道。
京沪通道。由既有京沪铁路和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构成。北起与河北省交界的德州市,南止于与江苏省相连的枣庄市韩庄,连接德州、济南、泰安、济宁、枣庄五市,主要承担沿线各城市间和省际间物资交流任务,也是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和南北向主要省际通道。
烟大轮渡-蓝烟-胶新通道。由既有烟大轮渡、蓝烟线、胶新线和拟建的青荣城际铁路构成。北起烟台市并通过烟大轮渡与辽宁省相连,南止于与江苏省相连的临沂市郯城县,连接烟台、威海、青岛、潍坊、日照、临沂市,主要承担沿线各城市间和省际间物资和人员交流任务,也是烟台港的主要疏港通道和东部沿海省际间主要通道。
黄岛-日照-连云港通道:由拟建的黄日铁路构成。北起青岛市黄岛区,南止于与江苏省相连的日照市,连接青岛、日照两市。除承担沿线城市和省际间人物资和人员交流任务外,还是东部沿海港口沟通通道和我省东部沿海地区与江苏省间的辅助省际通道。
2.“四横”通道
德龙烟通道:由拟建德大段和龙烟段、已简易建成的大莱龙段构成。西起与河北省相连的德州市,东至烟台市并通过烟大轮渡与辽宁省相连,连接德州、滨州、东营、潍坊、烟台五市。主要承担沿线环渤海经济带内物资、人员交流和环渤海经济带与外省间物资、人员交流运输任务,是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烟台港疏港通道和东西向重要省际通道。
邯济-胶济通道:由既有邯济线、胶济线、胶黄线和在建的胶济客运专线构成。西起聊城市冠县,东止于青岛市,连接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六市。是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省内半岛城市群客运通道、青岛和烟台港疏港通道及东西向主要省际通道。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由拟建的台前至兖州段和规划建设的台前-泰安-莱芜-沂水-日照铁路构成,连接泰安、济宁、莱芜、临沂、日照五市。主要承担晋煤外运和沿线城市及省际间物资、人员交流任务,是主要煤运通道、日照港疏港通道和东西向省际通道。
菏兖日通道:由既有菏兖日铁路构成,连接菏泽、济宁、临沂、日照五市。主要承担晋煤外运和沿线城市及省际间物资、人员交流任务,是主要煤炭运输通道、日照港疏港通道和东西向主要省际通道。
四、铁路建设的重点任务及建设安排
(一)着力构建“四纵四横”路网骨架
按照强化主干、提高质量的原则,在既有“三纵两横”路网骨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主要干线通道建设力度,形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面广、功能强大的“四纵四横”强大铁路网。
1.“四纵”通道重点建设项目
⑴京九通道
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京九铁路现为双线内燃牵引铁路,境内总长度280公里。拟实施电气化改造,建成后实现电力牵引,牵引质量5000吨,最快旅客列车运行速度达到120至160公里/小时。总投资14亿元,2008年开工,工期2年。
⑵京沪通道
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双线,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境内总长度约358公里,总投资约500亿元,建成后京沪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客运输送能力达1.3亿人/年以上。2008年开工,工期5年。
⑶烟大轮渡-蓝烟-胶新通道
蓝烟铁路电气化工程:蓝烟线现为双线内燃牵引铁路,全长183公里。拟实施电气化改造,建成后实现电力牵引,满足牵引质量5000吨要求。总投资约15亿元,争取2008年开工建设,工期约1.5年。
新建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双线,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全长296公里,建成后蓝烟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客运输送能力达8000万人/年。总投资约240亿元,争取2009年开工,工期3.5年。
胶新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现为单线内燃牵引铁路,境内全长300公里。拟实施复线电气化改造,建成后满足牵引质量5000吨要求。总投资约90亿元,争取2010年开工,工期约3年。
⑷黄岛-日照-连云港通道
新建客货共线单线铁路,境内全长130公里,预留复线电化条件,未来形成高标准大能力沿海通道。总投资约52亿元,争取2010年开工,工期约2.5年。
2.“四横”通道重点建设项目
⑴德龙烟通道
拟新建德大段和龙烟段,改造大莱龙段。全长540公里,国铁Ⅰ级,单线,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远期预留复线电气化、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条件。总投资约130亿元,争取2009年开工建设,工期约3年。“十二五”期间,在纳入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全线复线电气化研究论证,适时开工建设。
⑵邯济-胶济通道
胶济客运专线:总投资约110亿元,全长384公里,拟2008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胶济线实现客货分线,客运输送能力达8000万人/年,货运输送能力达1.3亿吨/年。
邯济复线电气化工程。既有邯济线为单线内燃牵引铁路,境内全长约149公里。拟实施复线电气化改造,建成后实现电力牵引,牵引质量5000吨,客车速度目标值140公里/小时。总投资约40亿元,争取2009年开工,工期约2.5年。
⑶山西中南部出海铁路山东段
新建台前至兖州段(南线):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牵引质量5000吨。境内全长约100公里,总投资约50亿元,争取2009年开工,工期约2.5年。
新建台前-泰安-沂水-日照港段(北线):双线,电气化,牵引质量5000吨,境内全长约400公里。总投资约220亿元,争取“十二五”末期建成,形成亿吨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
⑷菏兖日通道
菏兖日铁路电气化工程:既有菏兖日铁路为双线内燃牵引铁路。拟实施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后实现电力牵引,客车速度目标值120公里/小时(兖日段125公里/小时),建成后形成输送能力近1.4亿吨的大能力通道。总投资24亿元,2008年开工,工期1.5年。
(二)着力完善区域路网结构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构建“四纵四横”路网主骨架基础上,加快相关支线、联络线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
争取2008年开工项目1.
⑴东都至平邑铁路。国铁Ⅱ级(预留Ⅰ级条件)单线电气化铁路,全长60公里,总投资约12亿元。工期约2年。
⑵枣庄至临沂铁路。国铁Ⅱ级(预留Ⅰ级条件)单线电气化铁路,全长约118公里(含既有薛枣支线改造33公里)。总投资约22亿元,工期约2年。
⑶黄大铁路。国铁Ⅰ级,单线,内燃牵引,境内全长170公里。总投资38亿元。工期约3年。
争取2009年开工项目2.
⑴聊泰铁路。国铁Ⅰ级,单线,内燃牵引,全长约129公里。总投资约33亿元,工期约3年。
⑵坪岚铁路复线电气化。现为单线内燃牵引地方铁路,全长35公里。拟实施复线电气化改造,总投资约9亿元,工期约1.5年。
3. “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
在上述“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继续加快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
⑴青临铁路。单线铁路,全长约100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工期约2年。在做好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衔接基础上,争取“十二五”期间建成。
⑵济南至滨州铁路。单线铁路,全长约120公里。做好规划研究论证工作,条件成熟时适时开工建设。
⑶山东半岛至韩国铁路轮渡。为进一步密切我省与韩国的经济联系,在落实外部条件基础上,“十二五”期间着手开展山东半岛至韩国铁路轮渡方案研究,适时开工建设。
(三)着力搞好点线能力协调配套
1.搞好客运主枢纽建设。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济南西新客站、德州东、泰安西、曲阜东、枣庄西高速站,结合胶济客运专线、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工程建设青岛北站和其它地市级客运站,形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烟台、潍坊、淄博、菏泽、聊城等其它较大客运站为补充的区域铁路客运体系。
2.强化枢纽消化能力。结合京沪高速铁路、邯济复线电气化工程、胶济客运专线、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工程,对各条线路引入枢纽方案进行优化,对各个接轨站进行扩能改造,大幅提高枢纽和重要车站通过能力,实现点线能力配套。
五、资金需求
上述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20亿元。项目资本金约832亿元,其中山东省资本金约203亿元。共需征地约19.2万亩。
六、实施效果
(一)路网密度和质量大幅度提高。覆盖全省所有省辖市和重要港口、重点工矿企业,每百平方公里拥有铁路里程达到3.9公里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铁路超过0.6公里,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干线实现电气化,电气化率达到69%。
(二)货物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形成以3条超亿吨货运铁路通道为主体的强大的能源重载运输系统、港口集疏运系统、货物快捷运输系统,适应全省能源运输、港口集疏运和省际间货物交流的需要。实现我省与长三角、京津塘等发达经济区及山西、内蒙等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间的大能力对接。
(三)铁路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连接全省50%以上省辖市,形成优质、安全、舒适、快捷的铁路客运系统,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形成京沪沿线和半岛城市群“1小时生活圈”,呈现“同城效应”;济南至北京、上海旅行时间分别缩短为1.5小时和3小时以内。主要繁忙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运输生产管理和调度指挥全面实现信息化。
(四)济南青岛枢纽作用大幅度提高。济南、青岛两大枢纽内客货运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铁路客货运设施与城市交通、其它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对客流、货流的吸纳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实现旅客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七、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组织领导。铁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全力保障铁路建设顺利进行。
1.建立部、省铁路建设联合协调领导机制。经铁道部与山东省协商确定,双方共同成立加快推进山东省铁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和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任组长,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
2.健全完善全省铁路建设领导与管理机制。调整充实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铁路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省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副厅级),作为省发展改革委内设机构,承担部省加快推进山东省铁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和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全省铁路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研究提出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铁路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搞好我省与周边省份铁路建设的衔接与合作。
3.形成推动铁路建设的强大合力。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搞好服务,共同支持铁路建设工作。各市要成立相应的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本地区铁路建设工作的领导,服从全省大局,主动加强配合,协调落实好各项建设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铁路建设宣传力度,营造全省上下共同支持、参与铁路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多渠道筹措铁路建设资金。实现我省确定的铁路建设规划目标,总投资约需1500亿元,我省约需投入资本金200亿元。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铁路建设的投资支持,加大各级政府的投资力度,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入股,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申报发行铁路建设债券。鼓励支持省属大企业集团盘活存量资产,变现部分优良国有资产股权和债权,投资参股铁路建设。
为确保我省铁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能源交通等企业参与、省级政府投入、各市以招拍挂方式获得的部分经营性土地出让收入参股等方式,组建山东省能源交通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其作为山东省出资人代表,重点参与我省铁路项目的投资、建设与管理,兼顾能源、交通行业重大项目投资,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使其不断发展,成为我省铁路投资建设的主要力量。
(三)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把铁路建设用地纳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我省铁路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用地计划,省安排专项指标重点保证铁路项目建设用地。铁路征地拆迁工作由各市、县(区)政府具体负责。征地拆迁涉及的各种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安排好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足额将补偿、补助资金发放到位。要加强审计和监督,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征地拆迁费,切实维护被征地拆迁单位和群众合法权益。
(四)认真落实铁路建设的各项外部协作条件。济南铁路局牵头组织项目前期工作,部省合资项目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可以委托代建,代建单位承担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和安全责任,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协调,规范程序,全力支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共同做好项目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手续报批工作,优先保障铁路建设的用电、用水、用气等需要,同步建设电气化铁路外部电源等配套工程,切实做好三电及地上地下管线迁改等工作。
(五)对铁路建设有关税费给予优惠。省有权减免的地方税,经省政府批准后可适当减免。铁路与公路等设施交叉跨越实行相关费用协商减免。严格控制铁路建设项目收费,省级以下政府不得出台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向铁路项目乱摊派、乱收费。